环保行业大市场——国家政策
据环保部发布的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,2015年,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,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,占78.4%。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.7%;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3.3%,其中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5.9%,中度污染为4.2%,重度污染为2.5%,严重污染为0.7%。480个城市(区、县)开展了降水监测,酸雨城市比例为22.5%,酸雨频率平均为14.0%。
全国96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,Ⅰ~Ⅲ类、Ⅳ~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.5%、26.7%和8.8%。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,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9.1%,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.0%,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.6%,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2.5%,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.8%。冬季、春季、夏季和秋季,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分别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2.2%、1.7%、1.3%和2.1%。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、渤海湾、莱州湾、江苏沿岸、长江口、杭州湾、浙江沿岸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。
据2014年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》,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,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,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,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。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.1%,其中轻微、轻度、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.2%、2.3%、1.5%和1.1%。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,有机型次之,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,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.8%。
从目前大气、水、土壤的污染治理情况来看,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标准日渐提高,环保执法日趋严格,催生环保相关行业迅速增长,未来环保行业仍将面对“大市场、大空间”。
2016年12月发布的《“十三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,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,生态环保建设的高度、重视度达到空前的高水准。2015年我国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仅为1.3%,而发达国家治理高峰期时,治理投资占GDP为2.5%左右。假设未来几年GDP增速6.5%,我国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为2.5%,对应十三五投资为10.3万亿,远超十二五期间4.3万亿。
规划提出将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,并通过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、开展环保督查等方式,提升环保执法部门的权利,从而避免之前“用绿水青山换取GDP”。此外,划分各责任主体,每名官员的任务、责任均明确化,消除“互相推脱”的状况,用行政手段去倒逼各官员重视生态治理。
执法方面的逐步严厉将推动行业空间的增大,而市场化的机制则促进行业更健康、更快的发展,排污权交易、资源价格的改革、财政政策的引导这些不仅逼迫排污企业去实施环境治理,更能使环保企业的盈利增强,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自上而下看,在宏观经济乏力和污染较为严重的背景下,环境产业作为既有投资属性、又兼具民生效应的行业,十三五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,而参考国外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此类特性。(转载)